Wednesday, November 7, 2007

新加坡日治时期(1942年~1945年)






1941年12月7日,日本攻击了珍珠港,太平洋战争开始。日本的目标是要攻占东南亚,取得这里的天然资源来应付自己的战争需要。新加坡,作为盟军在东南亚的据点,必须要被日本拿下。英国军事人员认为日军无法穿过马来亚浓密的森林,所以会从南部海域攻击新加坡。军方坚信新加坡是座堡垒,能够承受日军的攻击。

珍珠岛事件隔天,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降陆。皇家海军派来了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,巡洋舰击退号]]和一艘航空母舰不屈号。不屈号在途中搁浅,不得不回航。派来的两艘船舰在彭亨关丹岸外遭日本空军击沉。日军势如破竹地用轻型坦克穿过了森林。盟军节节败退,最后撤至新加坡,撤退时还将连接新加坡和柔佛的长堤炸毁。1942年1月31日,战争开始仅55天,日军占领了整个马来亚半岛。

日军用充气皮艇渡过柔佛海峡在裕廊登陆,受到了华人义勇军和盟军的联手抵抗。新加坡保卫战就从这时开始。日军攻打新加坡最激烈的战斗是鸦片山战役。1942年2月13日,日军第18师,用猛烈的火力攻打鸦片山。由于日军第一次攻击失败,战亡400人,所以决定乔装成英国印度兵。鸦片山上守军,仅剩42人的第一马来军团的阿南·宾·赛迪上士识破了敌人的诈术,对日军展开攻击。最后,马来军团寡不敌众,全部壮烈牺牲,阿南上士遭俘虏。日军为了泄愤,把阿南的四肢砍掉,并将他用麻袋装起来倒挂在树上,用刺刀朝他刺了几十刀。阿南死时仅27岁。

白思华中将在1942年2月15日,农历新年(春节),向大日本帝国陆军的山下奉文将军投降。约130000个印度、澳大利亚和英国士兵成为战俘,当中许多遭遣送到缅甸、日本、朝鲜、伪满洲国修盖铁路。日本将新加坡改名为“昭南岛”。日占时期是新加坡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。日军,尤其是宪兵队,做出了诸多暴行。为了报复新加坡华人之前支持中国抗日和新加坡的义勇军,日军从1942年2月18日至25日,进行了大检证,又称肃清。大检证分在几个区举行:大坡、小坡、芽笼、后港、裕廊等。最后被日军抓走人数达二万,内阁资政李光耀也曾被日军抓走。遭带走的人当中,绝大多数都会被带到偏远的海边集体枪杀。剩下的被送到泰国做苦工,建造“死亡铁路”。日军还勒索南洋华侨,要华侨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。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:“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,这笔俸纳金,是你们想日军赎罪的买命钱。”日本人成立了南洋华侨协会,要七十多岁的华侨长老林文庆博士担任会长,并要他以协会的名义去筹钱。新加坡要负责一千万元。

日占时期资源严重缺乏。米价从一斤五元涨到五千元。日本军政府于是定量供应粮食,成人每月可领4.8公斤,儿童2.4公斤。许多民众必须在自家花园里种植地瓜、番薯、香蕉等农作物。政府也发行新的军用票,俗称“香蕉票”,使其与殖民地时代的叻币同值使用。可是随着军政府的滥印钞票,其价值贬到100叻币可换2380元军用票。讽刺的是,日军投降日是华人的中元节,许多人索性将军用票当作冥纸,烧给先人鬼魂。

随着日本投降,新加坡人民无不高兴。由于英军尚未抵达新加坡,这里仍由日军管理。但是日本的战败导致这些原本作威作福的士兵失去威信,新加坡已经差不多进入了无政府状态。当年替日本人做汉奸的人都遭到仇杀;商店遭洗劫一空;日本军营遭焚,民不聊生。最终,1945年9月12日,政府大厦举行了投降仪式。代表新加坡的是东南亚联军总司令路易斯·蒙巴顿将军,日方则本来是由南方日军总司令寺内寿一签字,但是因为他在西贡病倒,所以改由马来亚区总司令坂垣征四郎代替。

虽然英军的回来受到人民的欢迎,但是他们的威信已大不如前。在人民的眼里,他们已经不是那么至高无上的了。

No comments: